Biomacromolecules | GalNAc修饰的β-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用于肝靶向代谢疾病治疗

  • A+

分享一篇近期发表在Biomacromolecules上的文章,题为Exploring Receptor Binding Affinities and Hepatic Cell Association of N‐Acetyl‐D‐Galactosamine-Modified β‐Cyclodextrin-Based Polyrotaxanes for Liver-Targeted Therapies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Atsushi Tamura教授。

    在多种代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阿尔兹海默症的进程中,都存在游离胆固醇在细胞内的积累。而β-环糊精结构中的疏水腔能够包络游离的胆固醇,因此近年来其治疗应用备受关注。但β-环糊精在血液中循环半衰期短,施加高剂量则又会带来较强的肾脏毒性。由此,在本文作者的前期工作中,开发了由多个β-环糊精沿线性聚合物轴穿插形成的超分子体系PRX,如图1所示。同时,聚合物轴末端使用了酸响应基团,在细胞的酸性内体中能够选择性释放β-环糊精。

1

1. GalNAc-PRX的肝靶向性示意图


    肝脏作为重要的胆固醇代谢器官,进一步改善肝细胞中的吸收特异性及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肝细胞表面高水平、特异性地表达ASGR受体,其特异性配体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已被应用于肝靶向递送。由此,作者尝试制备GalNAc-PRX,探究其治疗效果。

    首先,作者以β-环糊精作为环状分子,PEG-b-PPG-b-PEG作为聚合物轴,N-三苯甲基作为酸响应末端基团制备了PRX。随后如图2所示,向β-环糊精的羟基引入叠氮基团,再通过铜催化的环加成反应将炔基修饰的GalNAc连接到PRX上。通过核磁和红外等结果确认成功合成了GalNAc-PRX

2

2. GalNAc-PRX合成路线


    接下来,作者使用固定有ASGR受体的传感芯片进行SPR实验,评估结合亲和力。由图3A-C可见,GalNAc-PRX均与ASGR显示出浓度依赖的结合强度,而且随修饰GalNAc数目的增加(365977)而增加。除此之外,修饰有同样数目的甘露糖(ManPRX亲和力明显低于GalNAc-PRX。以上的结果都表明GalNAc能够特异地识别ASGR,且修饰的数量有利于增强结合。

    进一步拟合得到的动力学参数表明,解离速率常数kdPRX上修饰的GalNAc数目增加而降低,解离平衡常数KD也更低。这可能是由于GalNAc-PRX中的线性β-环糊精能够沿聚合物轴自由移动,避免了常见多价相互作用中的空间不匹配,从而结合更强。

3

3. GalNAc-PRXASGR亲和结合力分析


    随后,利用表达高水平ASGRHepG2细胞进行共聚焦成像以及流式分析,定量细胞的摄取效率。有趣的是,如图4所示,细胞荧光强度似乎随修饰的GalNAc数目的减少而增加,36GalNAc-PRX是其中荧光强度最强的。这与ASGR亲和结合强度的趋势并不一致。

4

4. GalNAc-PRXHepG2细胞摄取情况


    事实上,ASGR识别GalNAc配体后,含有GalNAc的复合物被内化到细胞中,运送到早期内体。前期研究表明,ASGR在与配体结合的几分钟后会通过循环内体运回到膜上。由此作者猜测,由于77GalNAc-PRXASGR的亲和力强,导致其无法从ASGR上解离下来,继而被循环内体从细胞中清除。为验证这一猜想,作者在细胞中瞬时表达了荧光标记的早期内体与循环内体标记物(Rab5Rab11),进行共定位与定量分析。如图5所示,77GalNAc-PRX与循环内体高度共定位,这表明77GalNAc-PRX在进入细胞后倾向于被运输到循环内体中,因此细胞摄取率低。

5

5. 循环内体与GalNAc-PRX共定位分析


    最后,作者使用GalNAc-PRX测试了降低胆固醇的效果。使用胆固醇转运体抑制剂处理,诱导HepG2细胞中积累胆固醇。GalNAc-PRX处理后,使用filipinII染色游离胆固醇,进行共聚焦成像。由图6可见,36GalNAc-PRX处理具有最低的荧光强度,这表明具有少量修饰的GalNAc-PRX是非常有潜力的治疗分子。

9

6. 在胆固醇积累细胞模型中的治疗效果评价


    总结来看,为提高基于β-环糊精超分子体系(PRX)的肝脏特异性及摄取效率,作者制备了GalNAc修饰的PRX,并探究了其与ASGR受体的亲和力及细胞摄取情况。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少量GalNAc修饰的PRX体现出优越的降低胆固醇效果,具有开发治疗应用的潜力。


作者:ZRC  审校:ZHS

DOI: 10.1021/acs.biomac.3c00194

Link: https://doi.org/10.1021/acs.biomac.3c00194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