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 | 利用近红外荧光探针对生物体内病毒进行成像

  • A+
分享一篇发表在JACS的文章:Development of Near-Infrared Nucleic Acid Mimics of Fluorescent Proteins for In Vivo Imaging of Viral RNA with Turn-On Fluorescence,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湖南大学的聂舟教授,他们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基于功能蛋白质与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1


这篇文章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了具有供体-受体-受体结构的荧光分子,其可以通过与G四联体结合从而在近红外区域产生荧光,并且可以基于此分子对具有G四联体结构的丙型肝炎病毒的RNA进行生物体内的成像。

2


荧光蛋白作为生物成像最为常用的工具目前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是想要在生物体内成像需要其在近红外区域发光,以减少内源性自发荧光,增加穿透性,目前尚没有超过700 nm的荧光蛋白。荧光蛋白的核心发光区域是由苯酚基团作为供体以及咪唑基团作为受体组成的供体-受体共轭系统,而之前有文章报道将荧光蛋白的发光团类似物封装在G四联体中也可以出现荧光,但是这类荧光也是局限于可见光区域,因此这里作者猜想通过增加受体从而增加光致分子内电荷转移,进而诱导光谱红移可能会得到在近红外发光的荧光团,将其固定在G四联体中即可发光。

3


因此作者就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供体-受体-受体结构的小分子并计算了其外层轨道的能级差,并将其掺入G4联体中成功观察到荧光,作者通过筛选得到了具有高发射率,量子产率并且在与G四联体结合后发光区域均在700 nm附近的荧光分子,即NIR-1/2/3。随后作者测试后发现其可以与具有G四联体的丙型肝炎病毒进行结合并且产生荧光,之后作者在活细胞成像以及小鼠中均观察到了病毒存在,表明作者合成的具有供体-受体-受体结构的发光团可以有效的对具有G四联体的病毒进行成像。

0


总之作者合成了具有供体-受体-受体结构的发光团,并且成功在生物体内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了成像。


本文作者:WXH

责任编辑:LYP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4577

文章引用:DOI:10.1021/jacs.1c04577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