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脂质体作为一种前沿且多功能的药物传递载体,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已在多种疾病治疗实践中证明了其有效性。为进一步挖掘其治疗潜力,非侵入性地在活体内对这些纳米级囊泡进行可视化和跟踪显得尤为关键。相较于放射标记和磁共振成像,荧光标记具有更安全和便捷的应用优势。尤其在临床前研究中,DiR等亲脂性羰花青染料由于与脂质膜的结构不匹配,可能导致脂质膜稳定性受损和染料泄露,因此亟需对亲脂性染料进行结构创新。
最近,华南理工大学的黄飞教授、周城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的李凯教授联合研究,基于仿生磷脂双分子层的共轭电解质(Conjugated Electrolyte, CE)分子体系,开发了一系列新型亲脂性染料。这些染料拥有更优的光物理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有效实现了脂质体的体内跟踪。 在该研究中,团队通过模拟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三种新型CE分子。与传统仅模仿单个脂质分子的羰花青染料相比,这些CE分子展现出与脂质膜更佳的兼容性和更稳定的结合力。这些分子在其共轭主链中加入了窄带隙供体-受体-供体(D-A-D)片段,实现了在近红外二区窗口(NIR-II,1000-1700 nm)的发射,以便更深层的组织穿透。此外,它们的大斯托克斯位移(>150 nm)有利于信噪比提升。为减轻之前CE分子(如BBT)在脂质体中出现的荧光聚集淬灭(ACQ)效应,新分子采用了扭曲的主链设计,实现了随着CE浓度增加而提升的荧光强度。 研究者们还充分利用了CE分子与脂质膜之间的优良匹配性,优化了含CE荧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实现了近100%的CE与脂质膜结合效率。与未经处理的CE分子相比,封装于脂质体中的CE分子显著减少了非特异性蛋白结合。通过对这些荧光脂质体进行聚乙二醇化处理,并利用环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RGD)肽进行修饰,增强了肿瘤靶向性。利用808 nm激光激发和1100 nm长通滤光片,成功获得了清晰的肿瘤靶向荧光图像,展示了这些CE分子在脂质体活体追踪中的巨大潜力。此外,这些CE分子具有额外的可见光发射峰,便于通过常规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外亚细胞层面的分析。总而言之,CE分子作为脂质膜的优秀仿生物,在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了优秀的应用前景。 论文信息 NIR-II Conjugated Electrolytes as Biomimetics of Lipid Bilayers for In Vivo Liposome Tracking Yingying Meng, Ji Gao, Peirong Zhou, Xudong Qin, Miao Tian, Prof. Xiaohui Wang, Prof. Cheng Zhou, Prof. Kai Li, Prof. Fei Huang, Prof. Yong Cao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318632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