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素标记 > 行业资讯 > JACS:C-C耦合新设计!阳离子诱导疏水界面促进电催化CO2RR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 RR)为燃料和化学品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能够加速构建碳循环。铜(Cu)是唯一能将CO2 电催化还原为多碳产物的过渡金属,但同时生成HCOOH、CH3 CH2 OH等竞争产物,阻碍其工业化应用。调控电解液组分具有操作简便且对不同电极材料具有普适性等优点,该方法常用于提高铜催化剂上C-C耦合生成C2 产物效率。电极界面的主要溶液组分是界面水分子和阳离子。 界面的水分子,它们对CO 2 RR的中间物种具有稳定作用,有利于C 2 的选择性 , 但它们会发生析氢反应(HER)副反应,阻碍C 2 产物生成。 而界面处阳离子会影响CO 2 或CO作为反应物生成C 2 的法拉第效率,阳离子半径越大,其效率越高(Li + <Na + <K + <Rb + <Cs + )。 研究表明,阳离子配位对CO 2 活化至关重要,而没有金属阳离子则没有还原活性,但这是否适用于C-C偶联? 阳离子如何调节界面水的各种作用以及这种调节对 C-C耦合的影响也缺乏理解。 近期,北京大学潘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郑世胜等人 揭示了阳离子-水-吸附物相互作用的完整原子机制,以指导铜催化CO 2 RR中C-C耦合。
1、 界面水对含碳中间体的氢键起稳定作用,并与相应的C-C耦合自由能的减弱呈线性关系。无论阳离子是否与*OCCO配位,阳离子对CO二聚化影响都很小。 2、 降低C-C耦合能垒的主要因素是电极电位引起的*CO的得电子。较大的阳离子与*CO+*CO配位后,会排斥周围水分子,形成一个局部疏水环境,使*CO+*CO构型缺乏氢键,这有效地避免*CO生成C1 产物。
计算方法
作者使用VASP软件包中广义梯度近似(GGA)下的PBE泛函描述相互关联能,而电子-离子相互作用则使用投影缀加平面波(PAW)方法计算,同时使用Grimme的D3校正方法来描述范德华相互作用。 计算中,作者将截断能设置为400 eV,总能量收敛设置为10-4 eV,使用0.2 eV的一阶Methfessel-Paxton方法加速能量收敛。几何优化中,作者采用3×3×1的k点网格,将原子上力的收敛标准设置为0.03 eV/Å。 作者使用CI-NEB方法和二聚体法进行过渡态搜索和确定,利用VASP的“slow-growth”方法计算溶剂模型下的自由能,从轨迹中提取过渡态和最终态结构,并通过额外5 ps的AIMD模拟进行验证。为了避免层间相互作用,作者在z方向构建了30 Å的真空层,并且在模型表面添加32个显式水分子来模拟电极-电解质界面。
铜表面存在多种C-C耦合,作者选择*CO-*CO、*CO-*CHO、*CO-*COH和*CO-*C四种最常见的过程来研究水-吸附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耦合方式在有无水溶液环境下的活化能和反应热如图1a所示,对于*CO+*CHO和*CO+*C耦合,溶剂提高了活化能。而CO二聚化受水分子的影响,活化能和反应能均发生降低。图1b是有无溶剂环境下CO二聚化的初始态、过渡态和终态。在CO二聚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的构型变化,在无溶剂环境下,*OCCO呈钩状,而有溶剂环境下,水分子与*OCCO中O形成氢键,导致*OCCO构型明显转变为两个向溶剂倾斜的CO,而*OCCO构型变化表明氢键可能是溶剂化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作者对溶剂环境下四种不同耦合模式的初始态、过渡态和终态氢键数进行了分析(图2a上图)。在初始状态下,*CO+*CO具有最小的氢键;向终态演化的过程中,两个*CO的电子云合并导致电子从C向O转移(图2b)。图2a中*OCCO的ΔEsol (溶剂-吸附物相互作用能)增加,而氢键数量变化与ΔEsol 的变化有关。因此,水-吸附物相互作用来自吸附物形成氢键的水分子。与初始状态相比,ΔEsol 的较大变化可能导致在溶剂环境中与无溶剂环境相比,C-C耦合所需的自由能显著降低(ΔΔEfree ),图2c证实这一点,其中ΔΔEsol 和ΔΔEfree 在活化能和反应热上都表现出线性关系。 考虑到*CO+*CO是能量上最有利的C-C耦合,作者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对其能量的影响,以探索实验中C 2 产物的选择性对阳离子依赖。作者构建了M + +F − 和M + +e − (M=Li/K)四个模型(图3a)。差分电荷密度表明,离子对(Li + +F − 和K + +F − )的引入对*CO+*CO的电荷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图3a)。无论是Li + +F − 还是K + +F − ,C-C耦合的活化能和反应热几乎与纯水条件相同(图3b)。通过径向分布函数( RDFs )和阳离子距表面距离的变化说明,在C-C耦合过程中,K + 可以稳定地与*OCCO中的O(图3c)。而中间体与K+ 的配位显著减少了C−C耦合过渡态所需的氢键数量(图3d),表明K+ 配位可以部分取代氢键的作用。随后,作者研究同时引入阳离子和电子的情况(Li+ +e- 和K+ +e- 模型),两个模型都对*CO+*CO结构产生了明显且均匀的电荷相互作用(图3a)。根据径向分布函数以及沿z方向的氢原子密度分布(图4a和图4b),较大半径的K+ 对周围的水产生显著的斥力,降低*CO周围出现质子的概率,从而减少了氢键的缺失。通过表面法线与水的等分线夹角(φ)和表面法线与O-H键方向夹角(θ)来量化界面水的构型(图4c)。在Li+ +e− 环境中,φ在60°和140°处有两个峰,θ在100°和150°处有两个峰,表明在Li+ +e− 模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界面水分子。第一类吸附在界面上,其两个氢略微朝向体溶液(φ≈60°)。第二类受到静电斥力的作用,使氧原子向上偏移(φ≈140°,图4d)。在两种构型中,OH键都具有*CO形成氢键的能力,并且可以作为*CO氢化的质子供体。对于K+ +e− 环境,一个氢键平行于催化表面,另一个氢键面向表面,OH键由于K+ 的排斥力,容易偏离*CO,因此*CO难以质子化(图4d)。 图5是阳离子-水-吸附物相互作用以调整生成C2 途径的选择性。较小的阳离子(Li+ )倾向于远离催化表面,使其难以与*CO+*CO配位。阳离子溶剂化壳之外的C-C耦合主要由水分子提供的氢键来稳定。较大的阳离子(K+ )在其溶剂化壳内与*CO+*CO配位,进而对C-C耦合过程的初始态起着保护作用。
Yang, X., Ding, H., Li, S., Zheng, S., Li, J. F., & Pan, F. (2024). Cation-Induced Interfacial Hydrophobic Microenvironment Promotes the C–C Coupling in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https://doi.org/10.1021/jacs.3c13602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上一篇 Nat. Methods | 检测活体中钙离子与cAMP的双色荧光指示剂
下一篇 大化所朱向学、李秀杰课题组ACS Catal.: 乙烷-CO2耦合转化过程中Co物种原位重构实现C-H键和C-C键的选择性断裂
文章导航
{list_comment type="article" format="Y-m-d H:i:s"}
cache
Processed in 0.010991 Second.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