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最近发表在 Cell 上的文章,本文的题目是“P-stalk ribosomes act as master regulators of cytokine-mediated processes”。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的 William James Faller。本文的核心是作者们发现 P-stalk 核糖体能够调控翻译与细胞因子响应相关的 mRNA。
癌细胞经常发生免疫逃逸,而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的成功得益于借助免疫监视来控制肿瘤。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要么对该抗肿瘤策略不响应,要么会产生耐受。目前已知 T 细胞能够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调控 ICB,一方面 T 细胞可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它能够分泌干扰素-gamma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等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抗原处理和呈递,某一些情况下也会启动细胞衰老或凋亡。一直以来,研究人员们并不清楚细胞因子是如何调控肿瘤细胞行为的。近年来,研究表明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 RPs)对于 T 细胞的存活与发育、树突状细胞和 B 细胞的激活很重要,因此,有研究假设,也许存在一种“免疫核糖体”,它能够选择性地负责产生抗原肽。作者们就设计了实验,用细胞因子,比如 IFN-gamma/TNF⍺,刺激肿瘤细胞,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来分离翻译活跃的核糖体,比如 Sub-Polysomes(40S 和 60S),Polysomes,再将这些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组学来鉴定不同的核糖体蛋白 RPs。作者们发现,细胞因子 IFN-gamma/TNF⍺ 刺激后的肿瘤细胞,P1 和 P2 核糖体蛋白在分离的核糖体组分中显著地升高了(Figure 1B 和 1C)。研究表明,P1 与 P2 会形成异源二聚体,两个异源二聚体会结合在 uL10 蛋白上,形成 P-stalk,并且 P1/P2 异源二聚体对于翻译并不是必要的。作者们在肿瘤细胞中敲低了 P1,发现能够明显地降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以及 T 细胞对其识别和杀伤的能力(Figure 2A 和 2E)。
作者们进一步借助蛋白质组学,发现 P1 敲低后,与免疫监视 immunosurveillance 相关蛋白的翻译明显地降低了(Figure 3C)。因此,作者们认为激活性的细胞因子,比如 IFN-gamma/TNF⍺,会刺激肿瘤细胞上调 P-stalk 复合物的表达,P-stalk 主要负责细胞表面抗原的翻译。有一些耐药肿瘤之所以对免疫检查点治疗不敏感,很有可能是因为细胞主动下调了 P-stalk 的表达。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4011395?via%3Dihub
文章引用:10.1016/j.cell.2024.09.039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