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hem. Biol. | γ -分泌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裂解具有酰胺键的双功能脂肪酸偶联小分子

  • 173
  • A+
分享一篇发表在ACS chemical biology上的文章,文章的题目为“γ‑Secretase Cleaves Bifunctional Fatty Acid-Conjugated SmallMolecules with Amide Bonds in Mammalian Cells”,本文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名古屋大学的Shinya Tsukiji教授,其研究方向是开发新的分子工具、概念和技术,用于研究和控制细胞功能。 


1
双功能分子由两个相互连接的小分子组成,在化学生物学和药物开发中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其中,具有脂质的双功能分子不仅具有膜渗透性,还能通过脂质部分靶向细胞器膜这种双功能分子通常是通过酰胺键连接,这种连接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但是,本文作者在之前的研究中设计了一种mgcTMP的脂肽偶联小分子,myrGC脂质部分可用于定位质膜,TMP则是大肠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eDHFR)的配体。该双功能小分子可以实现eDHFR从细胞质到细胞膜/高尔基膜的转移。然而,作者发现这种蛋白定位会被逆转,并且鉴定到了断裂的产物。因此,本文旨在确定细胞中降解mgcTMP的酶,并研究了几种酰胺连接双功能分子的稳定性。
2
为了鉴定降解的酶,作者首先通过二维凝胶电泳分离hela裂解液,然后进行切片测定酶活。具有降解活性的区块中可能的酶只有蛋白酶体和钙蛋白酶2。但是在后续药理学实验中,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和钙蛋白酶2抑制剂均无法改变eDHFR蛋白定位逆转的情况,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则可以实现有效抑制。MG132除了抑制蛋白酶体,还可以抑制γ-分泌酶而γ-分泌酶抑制剂DART也确实显著抑制了eDHFR蛋白定位逆转,证明了γ-分泌酶是主要的降解该分子的酶。
3
然后作者研究了各种脂质和非脂质的双功能分子。首先为了排除肽的影响,证明了非肽的小分子Pal-EG-TMP也会被降解。然后对于不同的脂肪酸双功能分子,均可以检测到裂解产物的生成,而对于非脂质的双功能分子并没有降解反应的发生。
7
总的来说,本文发现了脂肪酸偶联双功能分子中的酰胺键会被γ-分泌酶水解,在细胞中稳定性较差,而保持其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酰胺键的N-甲基化。
本文作者:YDP
责任编辑:ZF
DOI:https://doi.org/10.1021/acschembio.4c00432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bio.4c00432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