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 Chem. |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中的纳米气泡

  • A+

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文章标题是“Nanobubbles i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通讯作者是来自西密歇根大学的化学系的Andre Venter教授。他的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是质谱方法开发和酿造行业。

1

电喷雾电离质谱法(ESI-MS)是分析小到超大极性分子的有用工具,目前在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气泡(Nanobubbles,NBs)是直径在200 nm左右的微型气泡,其不会聚集到溶液表面,因此能够在溶液中较为稳定的存在。同时NBs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比,具有超大润湿角的疏水表面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作者希望在ESI-MS的喷雾中引入NBs,从而提升小分子和蛋白的信号响应。

2

作者首先使用Tesla 阀、压力循环和超声在3%乙醇溶液中产生了CO2和N2两种类型的NBs,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确认了纳米气泡的存在。并且使用甲醇稀释上述乙醇溶液便可以得到含有NBs的50%甲醇溶液,其中的NBs可以稳定存在至少7天;含有NBs的100 mM ABC也能够采用类似的方式获得。而0.2% FA由于会导致溶液中的CO2部分转化为HCO3-,因此只能得到含有N2 NBs的溶液。

随后作者使用咖啡因和氢化可的松作为正离子响应的小分子模型,布洛芬作为负离子响应的模型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含有NBs的喷雾溶液能够显著地提升小分子在质谱上的信号强度,并且不会影响到信号的稳定性。而将咖啡因和罗丹明G混合后测定的结果也证实,溶液中添加NBs能够显著地降低离子抑制的效果。

3
4

随后作者在蛋白水平上验证了溶剂添加NBs的检测效果。细胞色素c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2kDa的水溶性小蛋白质,在电子传递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指出细胞色素c在质谱中,电荷量为+6-+9的电荷状态代表折叠的蛋白质构象,而大于+9的电荷状态代表未折叠的构象。作者使用纯水和添加CO2 NBs的纯水分别检测了细胞色素c,结果发现NBs的加入能够显著提升细胞色素c的质谱信号强度,并且高电荷物种占比提升,CO2 NB 掺入蛋白质溶液确实会导致蛋白质在电喷雾过程中展开。

5

最后作者使用N,N-二丁基-1,3-丙二胺(DBPA)和CO2的反应作为模型反应研究了NBs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直接将NBs溶解于溶液反应,含有NBs的CO2由于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显著提升反应的速率。

7

总之,作者使用不同方法在ESI-MS中引入了NBs,并显著提升了小分子和蛋白在质谱上的信号强度,降低了离子抑制,并能够检测到折叠程度更低的蛋白质。


本文作者:ZBY

责任编辑:LYC

DOI:10.1021/acs.analchem.4c06040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6040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