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 | 基于重氮模块小分子实现生物可逆的蛋白后期修饰

  • 112
  • A+
分享JACS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Modular Diazo Compound for the Bioreversible Late-Stage Modification of Proteins,文章通讯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的Ronald T. Raines教授。Raines课题组致力于功能蛋白质的设计与胞内递送。

1

对于功能蛋白的胞内递送,理想的蛋白质修饰应当是无痕的,即修饰蛋白进入细胞后,最终能够恢复成未修饰的功能蛋白质。目前,已有的生物可逆的蛋白质修饰策略主要针对Cys和Lys,选择较少,且无法模块化推广,对功能蛋白质的高效递送产生了一定限制。

2

与Cys和Lys相比,羧基(Asp & Glu)在蛋白质中的平均丰度高达10.9%,且往往具有很高的溶剂可及性,因此是潜在的蛋白偶联靶点。本文中,作者发展了一种针对羧基的生物可逆的蛋白修饰策略。为实现上述目标,作者通过三步有机合成反应,得到了一个含有三种功能的模块分子。该分子中,有一个重氮基团,以化学选择性的与蛋白质羧基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一个吡啶基二硫键,以实现和含巯基配体之间的后期修饰反应;一个自焚性碳酸酯基团(AOCOM),以诱使酯酶对该分子模块进行水解切割,实现修饰的无痕去除。
作者使用细胞色素C(Cyt c)和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模式蛋白,探究蛋白后期修饰的反应条件,并验证该修饰的生物可逆性。两个模式蛋白在分子量、表面电荷、活性Cys数量三个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

由于活性Cys数量的差异,作者对两模式蛋白采取了不同的修饰条件。对于Cyt c的后期修饰,作者首先将模块分子通过酯化反应连到Cyt c上,随后通过硫醇-二硫键交换反应连接配体分子;对于GFP,考虑到蛋白上的活性Cys亦可发生硫醇-二硫键交换反应,故改变反应顺序,首先将模块分子与配体分子共价偶联,随后连接到GFP蛋白上。基于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作者成功实现了两模式蛋白的后期修饰(2-6个修饰/蛋白),并证实该条件对于从小分子到大分子的配体分子,均能取得较好的修饰效率。随后,作者向上述得到的蛋白偶联物中加入猪肝酯酶或细胞裂解液,证实本文所发展的后期修饰策略能够发生酯酶依赖的可逆脱除。

6

基于本文发展的策略,作者向两模式蛋白上偶联细胞穿膜肽cR10,证实该后期修饰能够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下,显著提高蛋白质向哺乳动物细胞质基质的递送效率。此外,由于该修饰的生物可逆性,偶联cR10的Cyt c(Cyt c-1-cR10)在进入细胞质基质后,能够恢复成具有功能的Cyt c,最终引发细胞凋亡。
综上,本篇工作发展了一种针对蛋白质侧链羧基的化学选择性、模块化、生物可逆的偶联策略,并初步证实该策略在活性功能蛋白质胞内递送中的重要应用前景。
本文作者:TZS
责任编辑:MB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11325
文章引用:DOI:10.1021/jacs.2c11325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