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基于链置换反应的变色荧光条形码实现简单的多种标记

  • 243
  • A+

介绍一篇 2022 年发表在JACS的文章,题目为“Color-Changing Fluorescent Barcode Based on Strand Displacement Reaction Enables Simple Multiplexed Labeling ” 该文主要介绍了通过基于链置换反应的变色荧光条形码实现简单的多种标记该文通讯作者是名古屋大学的Hiroyuki AsanumaHiromu Kashida该课题组致力于化学生物学中的仿生共轭化合物、新一代核酸药物和核酸 (DNA,RNA) 及肽的高性能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课题组网站:http://www.chembio.nagoya-u.ac.jp/labhp/bioanal3/index-e.html


1


01

背景介绍


荧光成像可以揭示细胞内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空间信息,但是荧光光谱的重叠限制了检测目标的数目,阻碍了理解设计多种生物分子的复杂生物的功能。目前有几种策略可以利用DNA技术和纳米结构优越的可编程性来克服这一局限性,但在实践中,由于这些DNA设计的复杂性,实现这些多重检测方法的广泛采用仍然具有挑战性。据此,本文的作者发展了一种依赖于简单的线性核酸设计的多重标记方法,称为变色荧光条形码法(CCFB)。


02

设计思路


CCFB发射的颜色是通过链置换反应的核酸杂交决定,通过CCFB的颜色顺序可以区分多种分子(如图1a)。比如CCFB的颜色从红到黄到绿可以和CCFB从黄到红到绿区分开。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每个CCFB标记的靶标的颜色变化(如图1b)。可检测生物分子的数量根据CCFB构成组分的数量呈指数增加。当使用M种荧光团(限于五种,因为光谱重叠)并且它们的荧光变化N-1次(N ≥ 2)时,可以区分M的N次方个分子。此外,CCFBs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大量的探针和复杂的序列设计。并且不需要洗涤步骤,因为荧光基团会被连接到互补寡聚物上的猝灭基团猝灭。因此,与通常需要洗涤、杂交和去杂交的许多操作的其他方法相比,用CCFB可以更简单和更快速地成像。作者使用无环的D-苏氨酸核酸,D-aTNA作为CCFBs的组分(如图1c)。D-aTNA可以形成非常稳定的同源聚合体,但是不会和DNA或者RNA稳定杂交。此外相比于DNA探针还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在本文中,作者验证了CCFB多种功能,并展示了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2
图1. CCFB变色荧光条形码实现多重标记的示意图


03

数据介绍


作者首先设计了一个具有三个可分辨荧光团Cy5、Cy3和FAM的CCFB系统,可改变发射颜色两次(如图2a)。CCFB复合物由荧光链(F1、F3和F5),将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栓系在两端的连接链(F2和F4)。CCFB复合物的颜色序列可以通过依次添加三条猝灭链Q1、Q2和Q3来解码,这三条链分别与F1、F2和F3完全互补。每种Q链的添加可以产生完全互补的双链,F链的荧光团被猝灭。因此不需要清洗步骤。作者首先研究了条形码复合物的变色能力,其中D-aTNA F链彼此形成7-mer双链。在20℃的条件下进行Cy3→ Cy5→FAM barcode的颜色转变(如图2b),还检测了其他27个barcode的颜色变化。当添加Q链时,荧光颜色根据预定顺序改变。并且,生产这27个条形码只需要14条D-aTNA链,这证明了CCFB方法的效率。


3
图2. CCFB的荧光变化


为了证明CCFB的多重成像能力,作者将在7-聚体D-aTNA修饰在聚苯乙烯珠上,并进行了荧光显微镜成像。D-aTNA链上修饰生物素,使其能够固定在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珠子上(如图3a)。加入适当的F链使得barcode是Cy5→Cy3→FAM 。在初始状态下,荧光成像仅显示Cy5发射,证实了复合物在珠子上的形成(如图3b,c)。添加Q1使Cy3发射,添加Q3使FAM荧光。在其他条形码上观察到不同的颜色变化(Cy3→Cy5→FAM 和 FAM→Cy5→Cy3)(如图3d,e),整个过程只需要三分钟。定量分析证实了这些变化(如图3f)的种群,对应两种颜色和两种寿命。通过机器学习的自动聚类,识别出不同的群体,并返回到图像空间,根据每个像素在相量空间中所属的组来标记每个像素。


4

图3. 与珠子共轭的条形码复合物的编码和解码


接下来,为了验证CCFB方法的多重检测能力,作者评估了是否可以同时区分九种不同条形码的珠子(如图4a)。制备了具有不同颜色序列的条形码珠子混合物。每个珠子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变化(如图4b)。作者通过监测颜色变化(如图如图4c)对条形码进行解码,并证明即使只使用了三个荧光团,所有九个条形码都可以清晰的区别开来(如图4d)。


5
图4. 珠子连接的barcode的编码和解码九种不同的CCFB标记珠子


接下来,作者使用了CCFB去检测细胞中的蛋白 。D-aTNA复合物首先连接上phalloidin,phalloidin是一种与F-肌动蛋白结合的双环肽(如图5a)。Cy5→Cy3→FAM的barcode通过于D-aTNA链杂交连接到phalloidin上,将该复合物添加到多聚甲醛固定的HeLa细胞孵育30分钟后获得初始荧光图像(如图5b)。观察到丝状图案,表明phalloidin与F-肌动蛋白结合。Q链的加入导致了预期顺序的颜色变化(如图5c,d)。因此,CCFB标记可用于细胞内蛋白质成像。


6
图5. 使用连接有CCFB的phalloidin-barcode进行F-肌动蛋白的成像

接着作者研究了CCFBs在免疫染色法中的适用性(如图6a,b)。为了验证CCFB系统可以检测到该蛋白,作者首先选择定位于高尔基体的Golgin-97作为靶蛋白。固定的HeLa细胞的荧光显微镜图像显示高尔基体发出Cy5荧光(如图6c)。定位在其他细胞器中的蛋白质也可以通过CCFB标记可视化。当用与Cy5→FAM→Cy5条形码结合的抗兔抗体检测XBP1(位于核仁)时,从核仁中观察到了发射(如图6d)。类似地,RPA32是一种已知定位于细胞核的蛋白质,使用带有FAM→Cy5→Cy3条形码的抗鼠抗体成功地可视化(如图6e)。这些实验明确证实了CCFB系统能够正确检测目标蛋白,并表明与CCFB的结合不会干扰抗体结合。最后,对三种蛋白质的多重免疫染色进行了评估。使用具有不同颜色序列的三种抗体,同时对固定的HeLa细胞进行Golgin-97、XBP1和RPA32的免疫染色。通过添加Q链进行CCFB成像(如图6f)。在每个细胞器中观察到不同的荧光变化(如图6g)。这些结果表明,我们的CCFB系统可以用于细胞中的多重蛋白质检测,以克服可分辨荧光团数量的限制。


7
图6. CCFB系统可以在细胞中进行多重蛋白质成像


04

总结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描述了一种新的多重标记方法的开发和验证。与使用DNA纳米结构的荧光条形码标记方法(超过1兆道尔顿)相比,CCFB系统更加紧凑(总双链长度为42个碱基对,小于30 kDa)。证明了CCFB方法可以用于多种蛋白质成像,并且使用CCFB进行免疫染色的方案不需要重复的染色步骤。总之,CCFB方法是一种多功能的标记工具,在生物学和纳米技术中具有实用价值。


05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9844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