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晶体结构和基于活性的标记揭示了泛素化酶USP9X识别特异性底物的机制

  • A+

文章来自于发表在PNAS上的“Crystal structure and activity-based labeling reveal the mechanisms for linkage-specific substrate recognition by deubiquitinase USP9X”,通讯作者为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Zhihao Zhuang教授,其研究小组正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真核细胞如何通过DNA损伤耐受途径应对遗传毒性胁迫同时也正在研究几种重要的蛋白质,包括DNA聚合酶et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去泛素化酶(DUB)。另一位通讯作者为来自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系的Yufeng Tong博士,其研究方向为泛素生物学和细胞信号传导。




        泛素化是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可调节细胞功能的几乎每个方面。泛素可以形成不同的拓扑链,其中每种在决定被修饰蛋白的功能和命运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去泛素酶(DUB)从靶蛋白上去除泛素(Ub)的关键翻译后修饰。DUB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潜力,因此DUB如何识别蛋白质链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USP9X是一种保守的去泛素酶(DUB),可调节多个细胞过程。USP9X的失调与癌症和X连锁的智力障碍有关。本研究中作者及其团队获得了USP9X催化核心(涉及癌症和发育障碍的DUB)的原子细节,并使用一组基于活性的泛素探针揭示了其异常的作用机理。这些探针将推动对DUBs如何识别和处理泛素蛋白链的研究,并确定DUBs上潜在的新位点来推进药物设计。

        作者及其团队首先获得了USP9X的催化结构域。总体结构具有USP的典型折叠,包括拇指,手掌和手指子结构域。USP9X中还具有其他USP CD共有的其他功能。USP9X与USP7 / Ub-醛共价配合物的结构比对显示,催化三联体(Cys1566,His1879,Asp1901)与USP7催化三联体在活性构象中重叠良好。在靠近活性位点的位置,USP9X含有两个阻塞环,连接β13 和 β14的BL1 (1,801–1,810) 和连接β16和β17 的BL2 (1,872–1,879),其与USP7类似形成了泛素的C-末端尾部的结合裂缝。在两个阻塞环的附近存在一个独特的USP9Xβ-发夹插入物,表明插入可能会对Ub尾部的识别产生影响。USP9X CD在序列中包含三个大插入。其中两个位于核心域的公共插入点。而框6中的α9和β22之间的第三个20-aa插入(1,924–1943)在USP折叠的棕榈亚结构域中形成了意外的β-发夹结构。序列比对显示,不同物种的USP9X以及相关的USP9Y中的β-发夹插入是完全保守的。这表明β-发夹插入可能在功能上很重要。使用ConSurf算法分析USP9X CD的进化保守性进一步表明了其活性位点,Ub C末端尾部结合区和手指亚结构域部分的高度保守性。

       在对USP9X CD的结构进行分析之后,作者又测定了其DUB活性。发现USP9X不同于其他UBLs,仅对泛素具有活性。并且评估了USP9X CD对八个具有不同连接方式的diUb底物的活性。

1

        同时为了研究USP9X的三个潜在的结合位点,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的ABPs。基于经过DUB切割的化学键系统地命名ABP,这些化学键可以是可切割的天然肽键(CL),不可切割的连接(NC),迈克尔受体(MA)头部或特定反应基团的缩写,后跟一个数字以表示断裂键的位置。合成了这些ABP之后,并通过质谱法对其与酶的作用特性进行了表征。


2

        尽管许多功能尚未阐明,但在许多USP中都发现了存在于手指亚结构域中的ZnF基序。为了评估USP9X的ZnF的作用,作者突变了与锌离子螯合的残基,C1727A或H1729A,并测定了它们的活性。分析发现C1727A突变体裂解活性降低,证明了ZnF在S1位点与Ub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测量ZnF对S2-S1 diUb结合的影响,进行了时间依赖性标记。结果表明,K11-diUb-NC1-PA2探针的标记效率明显降低,但K63-diUb探针的标记效率几乎没有变化。这些结果表明,USP9X中的ZnF在diUb的链键特异性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作者发现CYLD序列框6的插入对于识别M1-和K63-diUb中的近端Ub很重要。而USP9X CD的方框6中的插入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为了了解USP9Xβ-发夹插入的作用,作者生成了一个缺失突变体Δ(1924–1943)。通过对其活性以及探针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去除β-发夹插入对S2-S1 Ub结合的影响最小。接下来,作者使用diUb-MA1探针对S1-S1'位点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凝胶对裂解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β-发夹缺失会显着降低切割效率。总体而言,β-发夹插入对于S1-S1'的裂解活性很重要。

3

        在用不同链接的diUb-MA1探针进行的WT USP9X CD标记实验中,作者观察到了标记模式的有趣差异。当使用K11-diUb-MA1探针时,观察到了两个强度相当的标记带,将其标记为HMW和LMW带(对于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对HMW和LMW谱带进行了胰蛋白酶消化和MS / MS分析。结果表明,K11 diUb-MA1探针与封闭环BL1上的Cys1808结合产生了HMW带,而催化Cys1566的标记导致了LMW带。这表明USP9X CD中Cys1808的交替标记需要K11-diUb-MA1中的近端Ub。

4

       基于以上的研究作者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结合模式,其中两种导致链的裂解(内切和外切)。为了探测Ub底物同时结合所有三个潜在DUB Ub结合位点(S2,S1和S1',模式1)的作用,使用了triUb-NC1-CL2探针,表明其属于内切模式。然而,几乎没有检测到K48 triUb-NC1-CL2的切割。接下来,使用triUb-MA1-CL2探针在一种测定中通过DUB检测内切和外切模式。作者设想了三种可能的结果,在方案1中,DUB以导致triUb-MA1-CL2的内切模式与triUb底物结合,从而,产生di-和monoUb产物。所得的diUb-MA1探针可能会依次标记DUB。在方案2中,DUB仅以外结合模式与triUb底物结合,从而导致triUb探针标记DUB。在方案3中,内结合或外结合模式都是可能的,这将导致triUb在天然异肽键处同时裂解,并被triUb探针的头部标记。并且对相应的探针进行分析也证实了这三种模式。

8





整理:王胜
文章信息:
PMID: 30914461 
PMCID: PMC6462090 
DOI: 10.1073/pnas.1815027116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