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One Stone, Three Birds: pH Triggered Transformation of Aminopyronine and Iminopyronine Based Lysosome Targeting Viscosity Probe for Cancer Visualization。
文章概括 癌细胞的溶酶体具有比正常细胞更低的pH值和更高的粘度。这些特点可用于癌症诊断和选择性标记。在本研究中,基于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TICS)感应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pH和粘度双重响应溶酶体靶向荧光探针1。通过探针1的荧光成像,可以有效地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表明探针1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高选择性在器官水平上实现肿瘤可视化。 背景介绍 癌症是一种由于突变后细胞分裂和生长紊乱而导致的恶性疾病。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特征不仅在于增殖异常,分裂和转移,而且还可以通过细胞内微环境的突变(例如极性,缺氧,pH和粘度变化)来实现。因此,细胞内的微环境参数已被用作癌症诊断的有效指标。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溶酶体的粘度高于正常细胞的溶酶体。此外,据报道癌细胞中的溶酶体pH(pH 3.8-4.7)低于正常细胞(pH 4.5-6.0)。因此,癌症溶酶体的较高粘度和较低pH具有作为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有效标志物的潜力。尽管已有报道几种用于检测溶酶体粘度的荧光探针,但同时验证溶酶体pH和黏度来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方法尚未得到验证。 据报道氨基派若宁的摩尔消光系数高,斯托克斯位移大且具有光稳定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独特的荧光团已广泛用于检测pH的荧光探针设计。受到这些启发,基于氨基派若宁和亚氨基派若宁的转化,开发了溶酶体靶向粘度探针1用于癌症诊断。如方案1中所示,由于氨基的去质子化,探针1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以亚氨基派若宁形式存在,且没有观察到吸收或荧光。相反,在酸性条件下探针1的主要形式是氨基派若宁。然而,由于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TICS),氨基派若宁在低粘度条件下几乎没有荧光;但在在酸性和高粘度条件下,由于抑制了TICS过程,探针1显示强荧光。因此,探针1具有高的溶酶体靶向能力。在癌细胞的溶酶体比正常细胞具有更低的pH值和更高的粘度,探针1在癌细胞中会发出更高强度的荧光,可用于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 方案1 探针1的设计思路 实验结果
1. 探针1的合成
文献报道,可以通过增加氨基的电子给体强度来改善氨基派若宁的稳定性。因此,选择了一个强的供电子基团二乙氨基作为荧光团,通过将蒽酮与三氟甲磺酸酐和苯胺合成探针1。
2. 探针1的光学传感特性
首先检测了粘度敏感性,探针1在有机溶剂(DCM, EA, THF, DOX, DMSO, DMF, EG, EtOH, ACN, MeOH, PBS和甘油)和水中的发射光谱。在水和其他有机溶液(包括弱极性溶剂(DCM, EA, THF和DOX)和高极性溶剂(DMSO和ACN)以及质子溶剂(MeOH, EtOH和EG)中,基本上观察到不发荧光。但探针1在甘油中的量子产率显著高于在其他溶剂中观察到的量子产率(图1A所示)。这些结果表明探针1具有高的粘度选择性。此外,与水相比,甘油中探针1的荧光强度增加了50倍。且荧光量子产率和寿命随着粘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结果均表明探针1能够定量指示粘度。
图1.探针1的光学特性
接下来检测对pH的响应。测试了探针1在pH为2-12的缓冲溶液中的吸收。图1C所示,在pH范围2-5中,探针1的主要吸收位于460 nm处,在pH范围6-12中逐渐蓝移至365 nm。图1D中显示了探针1在不同粘度和pH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当pH保持恒定时,探针1的荧光强度随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粘度下,探针1的荧光强度随pH的降低而增加。仅在低pH和高粘度系统中检测到强荧光。这些结果表明,只有通过pH和粘度的联合作用,才能有效地激活探针1的强荧光。
3. 探针1在活细胞中溶酶体的荧光成像
首先,通过MTT分析确定探针1的细胞低毒性。然后进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实验以检查探针1在活细胞中的成像性能。在不加探针1的情况下活HepG-2细胞不显示荧光,在与探针1孵育后(5分钟以内)显示黄色荧光。此结果表明探针1表现出良好的膜渗透性。之后进行了共定位成像实验以检查探针1的细胞内定位。用探针1预处理后,将活HepG-2细胞分别与商品化的溶酶体深红色荧光染料LTDR,线粒体特异性荧光染料MTDR和细胞核荧光探针Hoechst 33342一起孵育。探针1和LTDR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0(图2)。这结果表明探针1主要位于细胞的溶酶体中。
图2. 探针1对溶酶体的特异性成像
通过共聚焦显微镜选择3T3,HL-7702,HepG-2,SMMC-7721、4T1和HeLa细胞进行荧光成像。正常细胞(3T3和HL-7702)和癌细胞(HepG-2,HeLa,4T1和SMMC-7721)用探针1(4μM)染色20分钟,并且癌细胞的荧光强度更强图3所示。癌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比正常细胞高2.3倍。因此,结果表明探针1能够基于溶酶体pH和粘度的差异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
图3. 探针1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成像
4. 使用探针1可视化肿瘤组织
在体外实验中,探针1能够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推测可以将肿瘤与正常组织区分开。建立了HepG-2细胞的荷瘤小鼠,然后将心,肝,脾,肺和肾以及肿瘤组织取出,如图4所示,在与探针1(4μM)孵育0-30分钟后,在心,肝,脾,肺或肾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荧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孵育20分钟后,肿瘤组织显示出比器官明显更亮的荧光。表明探针1可用于快速响应和高选择性肿瘤可视化。
图4. 探针1对体外各组织器官及肿瘤组织的成像
进一步评估了探针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尾静脉向荷瘤小鼠注射探针1(50μM,50μL)。20分钟后,分离器官和肿瘤并成像。如图5所示,器官显示弱荧光,而肿瘤组织显示高强度荧光。
有趣的是,尽管许多用于癌症成像的荧光探针都受到肝脏和肾脏的干扰,但通过比较荧光强度可以很容易地将肿瘤与器官区分开。如前所述,探针1仅在酸性和高粘度条件下显示强荧光。考虑到癌细胞中溶酶体的较低pH和较高粘度,探针1对肿瘤组织的高选择性可能是酸活化和粘度感应的结果。因此,由于pH引发的氨基派若宁和亚氨基派若宁的转化以及对TICS过程的粘度依赖性抑制,肿瘤在正常器官上应该表现出更强的荧光。而正常器官的溶酶体pH值较高,黏度较低,因此,荧光较弱。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探针1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具有高选择性的肿瘤可视化。
图5. 探针1对体内组织器官及肿瘤组织的成像
讨 论
总而言之,作者开发了一种溶酶体靶向探针,该探针根据粘度和pH值的差异,可将癌细胞和肿瘤与正常细胞和器官区分开。
文献整理:Han Qing-tong 文章链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analchem.0c04644
目前评论: